相信很多社群新手在刚刚建立社群的时候,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:不知道社群顶层设计怎么做,群建好了不知道怎么和用户沟通、投放什么内容,害怕透支人脉等。或者是经营了很久的群普遍半死不活,又不想放弃,想通过一些运营方法激活它。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呢?有没有一些标准化的方法激活我们的社群呢?答案是标准的模式有,但每个群的运营以及活跃程度完全取决于运营者的性格和用心,同一个方法在不同人的手上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。我在这里提供一些运营经验供大家参考。
在视频号还没有出来之前,我们社群的运营压力其实很大,毕竟用户的注意力都被抖音、电商、实体店、生活琐事、工作等分散得很厉害,要想让用户把注意力放在你的社群里,就得使用一些方法了,比如持续输出价值、有重磅大咖驻场、付费入群、群内有相互认识的好友等都是决定社群后续能否活跃的关键。过去我们经常会用一些方法来带动社群的活跃度,以下五种玩法总有一种适合你:
社群的线上运营,要保证活跃度,有三个关键:一是有持续输出价值的内容;二是有信任你的用户;三是社群的人群经过了精准筛选。这三个基本条件符合后,我们再来根据自己的情况,看看使用哪一种运营策略才能带动更多人参与。很显然轮值当群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那些没有持续内容输出能力的群主,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,那就是用户关系的连接。把用户当作社群里的IP来打造,群主以及团队在幕后服务他,这样既带动了群友的积极性,也增加了大量的UGC(用户生成内容),还能帮助轮值的群主对接资源,一举多得。
但这种玩法也有弊端,比如不是每个群友都具备内容输出的能力,大部分的人只会讲产品,很容易变成一次广告宣传,这对于群的运营极其不利,作为群主必须防范这类事件的发生。当值群主输出内容前,我们需要提前3天和他沟通,并做好内容的审核、话术框架的标准化。这样就确保了那些有内容的人能讲出特别打动人心的故事,也增加了社群的温度感,不至于因为不同轮值群主的输出,导致社群变成了广告群。另外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,尽管这个方法适合做社群促活,但我们必须把好关以及提前沟通,通过“接龙+一对一私信沟通”的方式分批确定参与轮值群主的人选,把优质的群友筛选出来,而没有输出能力的人,尽量不要给予其做轮值群主的机会。
一些消费类、教育类的企业社群,通常会用到这种玩法。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社群,基本上是以成交为目的的,但是我们又不能拉群直接做转化,需要有一个培养用户习惯的过程。这个时候签到打卡就成了消费类社群必然的选择。具体的玩法是这样的:用户进群后,群助手会引导用户签到打卡,并告知签到得到多少积分可以兑换什么产品福利;驱动用户邀约3个新人,邀约后获得第一个礼包;如果想加入进阶群,那就需要连续打卡7天积累一定的积分之后,才给予更高的福利和加入进阶群的机会。
这种玩法纯微信群是玩不转的,一般会结合第三方打卡工具,如微打卡、小打卡等小程序来协助群主,通过技术手段引导用户打卡、分享海报等。这么做的好处是:能坚持7天的用户,证明他对于我们设置的奖励或进阶群是非常感兴趣的,也逐步培养了用户的习惯,为后续产品变现建立了用户信任关系。
微信群中有一个“群接龙”的功能,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。但是如何使用“群接龙”增加社群的活跃度呢?这里就要设计使用场景,第一种是销售场景,比如我们常见的社区团购、课程拼团、产品发售等都会用到接龙功能;第二种是学习场景,尤其是结合训练营的学习场景,我们会在交作业环节使用接龙刺激那些懒惰的学习者积极提交作业,在答疑环节引导大家接龙提出问题和导师互动,这样也增加了社群的互动性和价值感。
群接龙虽然能带动群的活跃度,但也容易让部分用户养成惰性,习惯性潜水,为了判断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个群,我们有时候也会用发红包的方式来测试,用抢红包的速度、人数来判断这个群的关注度,发红包是社群运营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。
近几年,学习型的社群是最火的,尤其是各种读书会、早读营等。晨读不在于读了什么,而在于养成一种早起的习惯,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,勉励自己不能偷懒,刻意练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。
了解了“晨读打卡”的核心使命之后,你就应该知道这种玩法对于社群主的核心价值了。最重要的两个价值就是筛选优质的用户以及寻找潜在消费者。为了让晨读打卡做得更有仪式感,一般都会分组进行,每个组都会安排一个组长带头在群里领读,其他人可以跟随学习和参与互动,这样就把整个社群的氛围带起来了。
训练营是一种促活手段,也是社群常见的一种变现模式,比如你一定参与或听说过类似“7天英语学习营”“14天社群实战营”等。训练营更像是一个学习场景,比如一起减肥、一起实操社群裂变、一起学英语等,它会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聚合的场景,能激发用户的积极性。通常这类训练营都采取付费入群的方式,所以不用担心人群不精准的问题,关键是要做好训练营的流程设计、积分体系、奖励机制、小组分工、仪式感的营造,等等。
上述五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,这些方法在未来的社群运营中依然会发挥很大的价值。而视频号的出现,能更加真实地代入场景感,更加深度地连接真实用户,更有利于社群用户信任力的打造。